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30:19    次浏览
巍巍秦岭,浩浩渭水,莽莽膏壤,悠悠古道。炎帝故里,青铜之乡,佛骨圣地,魅力宝鸡。关于这片充满历史与情怀的土地,你了解多少? 1.虢镇:古代曾是国家 虢镇,这一地名已经有3000多年了。虢镇,古为国家,有东虢、西虢、北虢之分。东虢在今河南,西虢在今宝鸡东,西周灭亡后,支族仍留原地,称为小虢,前687年为秦所灭。 2.“中国”之名最早见于宝鸡 国宝重器“何尊”1963年出土于宝鸡。其造型雄奇,铜尊内胆底部作有一篇一百二十二字铭文,而其中“宅兹中国”(指天下之中)是“中国”最早的文字记载。 3.“宝鸡”名称由来 宝鸡古称“陈仓”,唐至德二年(公元757年),因市区东南的鸡峰山出现了“石鸡啼鸣”的祥兆,由此改称宝鸡。 4.最古老村落:姜城堡 姜城堡的历史,需要追溯到炎黄子孙的祖先——炎帝。大约五千年前,以炎帝为首的姜炎族生活在宝鸡的渭水流域,他们创造出了灿烂的姜炎文化,更缔造了华夏文明。据史料记载,姜炎族居住在今天宝鸡清姜河一带,河畔的姜城堡便是古时候的姜氏城。 5.两万余少数民族同胞在宝鸡 宝鸡市除了99.9%的汉族,还有回族、满族、蒙古族、羌族等27个少数民族,共2万多人,占372万总人口的0.54%。 6.卧龙寺—唐玄宗赐名 卧龙寺原名禅静寺。唐玄宗入蜀曾住宿于此,便赐名卧龙寺。 7.曾经的凤翔比宝鸡强大 1937年之前,凤翔一直为西府重镇,城区人口最盛曾达到8万6千多人。宝鸡却经济落后、交通不便,仅仅是一个县府驻地。随着大量人口的迁入及其城市发展,为适应政治需要,1941年,凤翔专员公署迁往宝鸡,凤翔的政治地位随即被宝鸡所取代。 8.张三丰名出金台观 元朝末年,游历30年的张三丰路过陕西宝鸡,看到这里山清水秀,便住了下来,后施善布道,行侠仗义逐渐声名远扬。 9.秦腔: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 秦腔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,起于西周,源于岐山与凤翔,成熟于秦。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,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。 10.神农氏族姜姓人,如今在哪? 姜姓,是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。被大多数人认为是炎帝神农氏一说。姜城堡几乎没有姓姜的,宝鸡的姜姓主要分布于岐山县、扶风县、陈仓区、高新区几个地方。 11.“宝学”:以宝鸡命名的学问 宝鸡,拥有以自己城市名命名的学问“宝学”(即宝鸡之学)。宝学是中华文明重要支脉之一。上承炎黄之学、周秦之学、关学延续至今,包含姜炎文化、太公文化、周公文化、诸葛文化、燕伋文化、张载文化等。 12.宝鸡曾有城墙城门 1940,宝鸡县的县长王奉端拆掉了东城门,东南两面城墙也被打破,从此老城区的中山路便与新市区开始连接。汉中路、马道巷、西南城巷、南关路向南与新市区紧密结合,沿南关路向南到广元路相通,市区沿陇海铁路北侧向东拓展至十里铺,沿川陕公路向南拓展至益门镇,至此宝鸡市区的新旧市区基本连成一片。 13.麟游县原属于咸阳 1949年,麟游现二次解放,归咸阳市彬县专区管理。1950年,撤销彬县专区,麟游县划归宝鸡专区。 14.经二路是怎么来的? 宝鸡是靠铁路发展起来的,当时渭滨区都是河滩,在火车站前面修了一条马路,就叫经一路,第二条路自然就成经二路了。 15.宝鸡名人,你知道几个? 炎帝华夏始祖周文王:纳贤勤政治岐。 周武王兴周伐纣灭商。 周公制作礼乐,辅佐成王,营造东都洛邑,被尊为儒宗元圣。 姜子牙即姜尚,鼎力匡扶西周,军事家,字子牙。 秦襄公春秋时秦国的创立者,赢姓。 秦穆公秦国国君,秦成公弟。赢姓,春秋霸主。 燕伋宝鸡千阳人,从学孔丘被奉为“七十二贤”弟子。 韩信西汉开国名将,汉初三杰之一,领军“暗渡陈仓”。 梁鸿东汉隐士,“举案齐眉”典故主人公。 诸葛亮蜀汉丞相,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发明家 王焘唐代著名医学家。 苏轼宋仁宗嘉祐六年(1061)授凤翔府签判 张载北宋哲学家、教育家、关学创始人、宋明理学奠基人之一。 白起威震六国,为秦统一中国立下赫赫战功的常胜将军。 耿弇东汉开国名将、军事家,云台二十八将第四位。人文之礼,千载流传,古韵风存,崇德尚礼。这里有着传奇的故事、灿烂的文化。深厚的内涵与积淀,成就了这座隽永秀丽的古城。当今时代日新月异,新潮文化早已蔓延大地,但这珍贵的人类财富,绝不可被淹没。历史需要被铭记,文明需要被传承,西府情,我们永远在心。 素材来源于微宝鸡